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

《万物有灵且美》:黑白之间,本是无尽的灰阶

 
 

山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:

 
 

于 10-3-21 通过 无梗概剧情不谢幕 作者:品茗山狼



作者: [英] 吉米·哈利(James Herriot)
译者: 种衍伦
出版社: 中国城市出版社

    Ansel Adams思考出了分区曝光法,在那个没法数字化管理所有事物的年代,将照片中的明暗关系区分成了十个等级。直接的说,就是在真正的白与黑之间,留存有八个等级的灰色,逐渐加深。这种方法之所以在摄影史上留下重重一笔,我想并非是因为老头的照片拍得多好,而是无论从美学还是器材控的角度来说,这个思路都把摄影带上了一个更理性的台阶。
    但是这还是偏向于技术的,并非全部的美学思考。中国古人对黑与白有着更为哲学的论调,墨有万色。如今我们在电脑上,即使是最差的显示系统,也能在黑和白之间区分出至少256种灰。我想,随着技术的进步,其间的数字会越来越大,直到真正是万色。在科技进步的同时,我对黑白影像的看法,也会逐渐前进。比如说在拍摄彩色照片时,强烈的反差和浓郁的色彩往往是初学者最喜欢的。但是在尝试黑白摄影的时候,我却发现漂亮的照片真正迷人的地方并非黑与白,而是灰。就像香港一个摄影师所说,一副好照片,美的是其中千变万化的灰。
    我理解,生活很像一张黑白照片。其中的喜悦和悲伤,在完成这张照片之前,都无法定义其绝对意义上的深浅,只能依赖于前因后果,周边环境的对比。所以相对的黑碰到更为强烈的黑,只能称之为灰,再圣洁的白色在终极意义上都不是全部,都不是毫无瑕疵,同样也是灰。所有影像上称之为"死黑"和"死白"的颜色,在这里都是不合适的。



    在翻开《万物有灵且美》的第一页,我就看到了"死白"。作者上来描述的深夜中老婆为自己取暖而伸过来的一条腿,直接就展示出作者对全书的定义:这是一本充满温暖的书。如作者所愿,全书确实如此。像这样对自己爱情的描述我也曾经见到过。胡风的妻子梅志,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,因为看到街边有卖汤圆馅的,遂引发了对彼时还被关押着的丈夫的思念。她心里默默想,爱吃汤圆的丈夫,现在在做什么?有没有闻到空气中的那一缕温馨?
    相比这两种爱情,我认为其中的区别很大。第二种"白",其实本身并不是白,只是相衬于更深的灰色后,显得接近于光明。而第一种"白",也就是本书里贯彻始终的,却是缺少前后反衬的白。我是在看到很多热捧的文章后看本书的。我以为会像很多读后感所示,书中有着对万物的尊敬。但实际上,书中的兽医主人公每每操刀治愈的动物,都并不是一个个让作者真正关心的"万物",而只是衔接主人公与各种各样动物主人的纽带。正因为此,看了书后我的感觉是,兽医确实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职业。因为作为兽医,既可以通过治愈动物的疾病来安慰自己,对平等万物的帮助,感受与医生救死扶伤同样的喜悦;同时,在人不能胜天的同时,可以轻易摆脱治疗失败的痛苦,潜意识里说这不过是一只羊!
    作者展示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好,家里两把椅子中,只有一把适合搭配下午茶的桌子,因此与妻子每每争抢那把不合适的椅子。村子里的邻居也并不是鸿儒,基本上都是白丁。作者用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,和这些白丁周旋着,并不时的心里暗暗叹息无知的力量。我很怀疑作者挑选这个村落居住,与他选择兽医这个行当的初衷很相近,就是为了崇高的目的而来,但我始终置身事外。从骨子里说,我读到的是作者将自己凌驾于白丁村民之上,动物病痛之外。
    因为没有深沉的黑色,所以白色就无从谈起。本书的定位是温暖励志小品,那么是不是有着什么言外之意?也许,作者有一个默认的前提,就是读者的身边,还存在有更多的深灰,需要读者自行进行对比。可惜,如果拿作者这样的心态来对比,只能让人更加感叹,世上本无桃花源。即使逃到这样一个小村里,我们还是要面对同样的人际关系,一点也不美。因为这种所谓的"白"和美,本身就没有任何力量与基础。
    其实我知道这样评价这本书有些偏激。因为本来作者也未必给自己那么大压力,只是写个东西散散心,顺便让看着合适的人散散心。只是在作者的刺激下,我迫不得已拿身边的东西来衬托书中的内容。遗憾的是衬托之下,我不仅觉得书中的世界无灵不美,而且是更加的虚幻和无力。在到达黑与白的尽头之前,我还是要在无尽的灰阶不断摸索。所以,我建议心理阴暗如我的人,不必看这本书了。

"七"乐无穷,尽在新浪新版博客,快来体验啊~~~请点击进入~


 
 

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:

 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